男篮亚洲杯即将打响,比赛还没开始,中国球迷们已经就一个问题掀起了大讨论:杨瀚森到底该不该参赛?热度一路飙升,观点各有千秋,火药味十足,仿佛整个比赛的胜负全系在这位年轻球员身上。

杨瀚森能否出战亚洲杯引热议

名字改了,游戏规则也改了

亚洲杯的前身是亚锦赛,而把“锦标赛”升级成“杯赛”的背后故事,有一点无奈,也有一丝尴尬。国际篮联妄图效仿足球世界杯的吸金神话,借势改名,将男篮世锦赛直接更名为男篮世界杯。杯赛、锦标赛之间一字之差,但国际篮联的改变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包装实验,效果只能说远未如愿!

为了增加参与感与赛事权重,新规相继出台:男篮世界杯成了奥运会预选赛,各大洲的杯赛由两年一届改成四年一届,强调“稀缺性”的策略出炉。可这套规则摆在桌面上后,实际效果大打折扣,篮球国家队的比赛在关注度和商业收入上,依然与足球国家队不可同日而语。

规则的两面,强者也有烦恼

曾经,中国男篮横扫亚洲、钉住世锦赛与奥运会的参赛权,从70年代末到现在,亚洲霸主的身份几乎没断过。然而,新规则一出,玩法变了。球队间不再直接比拼,亚洲的晋级资格需要看与其他洲球队的交锋成绩,签运开始扮演更重要角色。抽到冠军热门,就可能打成陪跑;抽到弱旅,颜面自然好看,排位也能轻松拉升。这无疑对最强队伍设置了不利的障碍。

改制后,中国男篮竟连续两次无缘奥运会!这样的情况,过去从未发生。但本质原因并非规则的多变,而是姚明退役后,中国男篮滑入了漫长低谷。尽管如此,对于如今的亚洲杯,事实很简单:杨瀚森打不打,中国队夺不夺冠,都没那么重要

杨瀚森的挑战与未来

今年杨瀚森凭借优异表现,以第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,球迷对他寄予厚望。希望他能够超越王治郅、易建联这两位中流砥柱,成为中国男篮复兴的核心。可问题是,他是否应该选择在亚洲杯期间更多休息,为NBA新赛季做准备?争议就此而起。

其实,只要算算时间就能发现:亚洲杯从开赛到结束只有12天,对10月中旬才启动的NBA赛季影响微乎其微。何况杨瀚森目前连国家队的集训都没赶上,更谈不上被强制要求归队。这侧面佐证了,现在中国篮球管理层的协调明显比过去变得成熟,姚明、易建联甚至王治郅那些拖累生涯的经历,不大可能在杨瀚森身上重演。

不打比赛,难有提升

杨瀚森的国家队之旅可谓刚起步,以他的现状来看,更多比赛机会或许更能促进成长。去年,他首次亮相国家队与蒙古交手表现亮眼,但接下来的客场挑战日本,却因经验不足和裁判吹罚问题,备受限制,甚至遭到不小的批评。今年对阵蒙古时,他几乎颗粒无收,主教练刘维伟一句“宝贝,你打得太臭了”颇有一语中的的意味。

在NBA,杨瀚森仍是新人,开拓者给他的机会是否充足,没人能给出承诺。选秀时的热情是真,但NBA的商业游戏从不护短,球队管理层首先考虑的是利益。16顺位虽有期待,却远不是稳定保障。杨瀚森打不上足够上场时间、经历比赛历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

国家队?NBA?意气难两全

在篮球世界里,NBA与国家队的利益分歧摆得明明白白。NBA从来不欢迎联盟里的球员打国家队的比赛,而足球界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风。大牌球星为了世界杯预选赛甚至友谊赛,愿意飞跨几个大洲为国家效力。为什么NBA球员却显得如此“娇气”?答案在于联赛的制度设计,NBA并未考虑国家队的需求与损耗。

杨瀚森能否出战亚洲杯引热议

但对中国的球迷来说,国家队的胜利才是兴奋点。它带来的喜悦、产业刺激,远超任何NBA球队赢下比赛的吸引力。中国男篮当下低谷中的每一场胜利都弥足珍贵,每一次大赛都可以提振士气。杨瀚森参加亚洲杯,既能帮助球队提升,又能获取宝贵的国际经验,我认为这一选择利大于弊。